主持人:还有关于智商进步方面的问题,不少父母反映说,孩子可能1到2岁的时候,他的注意力可能非常分散,他可能在一个忙碌的环境下自己非常专注,但总是维持不了一个非常长的专注力。
夏弘禹:这是非常正常的,譬如8个月到16个月,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玩具或者新鲜的东西的注意力保持3、5分钟是正常的,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去体验很多的物体,对物体充满了兴趣,有个有趣的现象,孩子在7个月以前,母亲抱着吃饭没问题,一到8、9个月他看到什么都会抓,这就是孩子对物体开始有很大的兴趣。
大家称这个阶段为因果有关性,就是孩子在这个阶段要知道身体跟物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,所以什么东西都要去碰、去抓、去摸。所以这个阶段父母第一件事,就是要确保孩子的安全,任何可以伤害到孩子的东西尽可能不要拿到,剪刀、针、刀子都不可以放在桌上。这个阶段孩子会对什么有兴趣,会想玩电话,会把纸巾一张一张拿出来,他看到纸会撕,看到什么东西都会去碰、去摸,这是正常的,所以尽可能让孩子去体验这类东西。在体验这类东西的过程中,父母非常重要的是告诉他,这个物体跟他有哪些有关性,杯子是用来称水喝的,纸是用来写的不是用来撕的,盘子是用来放菜的,告诉他所有东西。当然也可以做给他看,同样也可以用讲述、用语言,虽然他不懂,但可以通过你的语言、动作慢慢解说,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慢慢掌握,要多重复。
主持人:是否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他的专注力呢,既然你刚刚说是一个正常的进步过程,是否要让他有专注力要让他专心做一个事情是跟他相悖离的呢?
夏弘禹:帮助孩子的专注力有两个做法,第一,父母亲自参与,陪着孩子,第二,用鼓励的方法保持孩子对游戏或者物体的兴趣。譬如,当孩子首次拍手的时候,周围的大人都用笑声、鼓励鼓掌,孩子会非常高兴,由于他得到鼓励的时候还想做给其他人看。父母的参与、父母的鼓励是尤为重要的。
主持人:等于3岁前要打造内在的逻辑思维的能力。
夏弘禹:孩子从出生那天到2岁半、3岁以前会对三种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,一个是人,一个是物,一个是事,他开始获悉这是父亲、母亲、爷爷、奶奶他慢慢了解的人愈加多,慢慢了解人的角色,不一样的人跟他之间如何互动,这个跟社交有关。第二个,物体。8到16个月孩子对物体很有兴趣,他想要了解物体跟他有哪些关系,这类物体如何使用,怎么样互动。第三个,事。洗澡、吃饭、睡觉都是事情。到了2岁半、3岁之后他把人、物、事的逻辑打造起来了。父亲这个人天天早上携带公事包这个物体去做上班这件事情,所以他了解这个公事包是跟父亲逻辑联系在一块的,逻辑就开始产生了。
如何打造逻辑呢?通过故事书,为何3岁的女生无人爱穿黑色,由于只有巫婆才会穿黑色,所以他们会穿白色、红色、粉色红,为何?由于故事书里面的公主会穿如此的衣服,故事会让孩子去打造逻。为何期望孩子2岁就开始读故事,由于故事可以帮助孩子的语言能力,帮他打造对人、物、事的逻辑。3岁将来,这个逻辑感慢慢增强,孩子再进入婴幼儿园,开始独立学习。